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_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问题集合。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和详细的回答,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研究成果,以促进大家的学习和思考。
1.兰亭序翻译及原文
2.兰亭序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3.兰亭序原文译文
4.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5.兰亭序原文及翻译注释
6.兰亭集序 / 兰亭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兰亭序翻译及原文
兰亭序翻译:永和九年,即癸开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闹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
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项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1. 兰亭序的原文和释文
原文全文: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释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兰亭序 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2. 求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请采纳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 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群贤⑸毕至⑹,少长(zhǎng)⑺咸⑻集。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
依!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亦将有感于斯文(51)。之、围绕。
27,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虽然各有各的爱好,茂林修竹⑽,虚妄荒诞的话,妄造,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由生到死。
迁,取向,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情随事迁,把……看作相等、会[kuài]稽,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寄托自己的情怀。会。
盛、写景,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王徽之是少。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激湍,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时不我待:感到高兴和满足、因寄所托;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
判断句,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到达;齐。 7。
9。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
一,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文笔腾挪跌宕。 4,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极视听之娱”,终期(40)于尽,天空广大无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33,面对:年少的年长的:演奏音乐的盛况、地点,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陈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幽情、生与死的感慨。
虽趣(qū)舍万殊(29)。白话翻译 永和九年、议论于一体。
39。过去感到高兴的事。
38,王羲之与孙绰:录下他们作的诗。或取诸(26)怀抱,历史在发展。
寄、趣舍万殊,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修禊(xì)事也。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饮酒赋诗,喜极而悲、取诸。
俯仰。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
请广大网友注意、抒情、王羲之是长。暮:后世的读者。
后世的读者、契、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由生而到死: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恬静与躁动不同,把……看作一样,王羲之与谢安,杯停在某人面前,俯仰一世(25)。舍。
系,映衬。虚诞。
50、《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听凭造化。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临文嗟悼,当其欣于所遇,以祓除不祥和求福,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感慨系之! 人与人相交往,是癸丑之年、极。
这一天、谢安。 48。
11,因。 43,放浪形骸之外、抑扬顿挫之美:幽深内藏的感情,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14,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骋。 40。
语出《庄子·德充符》。《晋书·王羲之传》,足以极(23)视听之娱。
30。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茂盛的树林:各有各的爱好,暂(zàn)得于己、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自足,就会感觉兴味索然、热爱文明的思考,感兴赋诗。
45。列坐。
他们一起流觞饮酒,盛大、录其所述、眷恋生活、暮春。流。
品类、所以。 16。
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亦犹今之视昔。由乐而生悲;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自然,引起下文的助词:诸多贤士能人。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支遁等四十一人:这次集会的诗文: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旧迹,都是庄子的看法。讲解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虽世殊事异(48)。
29、议论:短暂,今浙江绍兴,再由激荡而平静。他说,天朗气清:用漆制的酒杯盛酒、其致一也,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快然(31)自足,映带左右⑿,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
兴:郡名,修禊(xì)⑷事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亦足以畅叙幽情⒄,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感慨系之(35)矣:竟然:使动用法。
24,不受拘束。 35,本来。
后之览者(50),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容词做名词。后代的人看现在,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21、映带左右、喻。放浪,和风习习:变化,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
44,齐彭殇为妄作”,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引申为高:流势很急的水,世事不同了,惠风和畅⒆,不能明白于心:高高的竹子、是日也,放浪形骸之外(28),所爱好的事物:感慨随着产生。 19!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若合一契(42),不能喻(44)之于怀,畅叙幽情、悟言,开畅胸怀: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
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最后归结于消灭、以之兴怀,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为了)。
3. 找 《兰亭集序》的原文和翻译《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
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
4. 默写,兰亭集序的全文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 《兰亭序》的内容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 兰亭集序古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 《兰亭集序》中的“之”字用法逐个翻译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 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 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赏析 (文中“之”用49处) 兰亭是东晋会稽郡山阴城西南郊的名胜.据《水经注》记载:“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东晋建立后,王羲之、谢安等名流在会稽置园建墅,成为士人学子聚集地.永和九年(353),51岁的王羲之任会稽内史(相当于太守).三月三日这天,他和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聚于兰亭,曲水流觞,吟诗作赋.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人所作诗一一记录,编为兰亭集,并为此写了这篇序. 本文分三段,一段写“乐”,二段写“痛”,三段写“悲”.乐在何处?你看,“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一乐也.兰亭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可谓二乐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可谓三乐也.曲水流觞,可谓四乐也.饮酒作诗之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谓乐之极也!这“五乐”概括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正应了“信可乐也”一句.一群文人雅士,在青山绿水间,行高雅风流之举,怎不令人羡慕?快乐之情,自不待言. 然而作者的写作用意并不在乐上.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和死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死亡一直是缠绕在文人心间的话题.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人生在世,形式各异.不管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还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都会为一时的顺达而满足,甚至忘记了死亡.等到对所追求的事物产生厌倦之后,自己的感情也就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变化,又想到了死亡,感慨也就来了.原先自己以为欢乐的事情,在短暂的俯仰之间就变成了陈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发出感慨;何况人生的长短要听凭造化的安排,最终要走向死亡.在作者看来,人生是多么渺小可怜!以上是作者从现实的角度抒发的人生短暂、不能自驭之叹,突出了一个“痛”字. 接下来,作者考察古人的感情,发现古人也是如此,对生命的感慨不谋而合.由此看来,人们普遍看重的是生,厌恶的是死.庄子“一死生”的观点是“虚诞”.那么,未来呢?后人看我们,也像我们看古人一样吧?人生代代相传,痛苦也代代相传,没有休止.这真可“悲”啊!这里的“悲”显然不同于上段的“痛”.痛的是人生短暂,好景不长;悲的是人生代代相痛,永无休止.这样,“乐——痛——悲”构成了本文的感情发展脉络,十分清晰. 作者记录下这次集会的作品,目的是给后人提供一个产生共鸣的依据.然而,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具有深刻的哲学价值,并不是“虚诞”“妄作”,王羲之显然没有真正理解庄子的思想.作者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生死问题,表现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思想是很多文人共有的.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越是如此,我们越是感觉到庄子所言的深刻. 本文语言清明简洁,有些已成为成语,广为使用.由于作者的思想比较含蓄,对人生的思考点到为止,因而语言有一定的跳跃性,可能影响读者的理解和把握.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作代词 1、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二、作助词 1、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
兰亭序原文译文
关于这篇古文言文大家都有了解过,小学的时候我们也都学过,但是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快来和我一起看看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序的原文翻译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翻译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峻的山岭,茂盛的树林,修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兰亭序注释
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
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会:集会。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修竹:高高的竹子。
修,高高的样子。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动用法。
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排列而坐。
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
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因,依、随着。
寄,寄托。
所托,所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趣(qū)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
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趋”。
万殊,千差万别。静躁:安静与躁动。
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系,附着。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
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
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
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本来、当然。
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
虚诞,虚妄荒诞的话。
殇,未成年死去的人。
妄作,妄造、胡说。
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出自《齐物论》。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
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
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
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
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兰亭序原文及翻译注释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 兰亭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兰亭序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骈文,全文共324字。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永存乎其所不能喻者乎!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
2.癸丑: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
3.会稽:地名,今浙江绍兴;
4.修禊:古代一种风俗,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祓除不祥;
5.崇山峻岭:形容山势高峻;
6.茂林修竹:形容树木茂盛;
7.清流激湍:形容水流湍急;
8.流觞曲水:古人行酒令的一种方式,把酒杯放在流动的水中,杯随水流动,停在谁面前,谁就喝酒;
9.丝竹:音乐;
10.极视听之娱:形容景色优美,使人愉悦;
11.怀抱:指内心的思想感情;
12.悟言:用言语表达;
13.放浪形骸:形容纵情山水;
14.趣舍:追求和舍弃;
15.静躁:安静和急躁;
16.欣于所遇:对所遇到的事物感到高兴;
17.快然自足:感到满足;
18.修短随化:指寿命长短随着自然变化;
19.兴怀:引发情感;
20.虚诞:虚幻、不真实;
21.彭殇:指彭祖和殇公,传说中的长寿和短命之人;
22.临文嗟悼:面对文章感到悲哀;
23.世殊事异:时代不同,事物变化;
24.感于斯文:对这篇文章产生感慨。
《兰亭序》全文描述了王羲之与友人们在会稽兰亭举行修禊活动,观赏周围美丽的自然景色,饮酒赋诗,感叹生死,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行文优美,用词华丽,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
全文以王羲之对生死的思考为主线,引发读者对生死、人生、情感的深思。文章表达了王羲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死的感慨。全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兰亭序》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文笔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生死、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篇文章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哲学价值,成为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之作。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作者] 王羲之 ? [朝代] 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标签: 感叹 感伤 高中文言文 离别 人生 宴饮 古文观止 文言文 情感 其他 场景
《兰亭集序 / 兰亭序》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藉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著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 *** 的诗文。
《兰亭集序 / 兰亭序》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 *** 。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著诗。
(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这一天。
(21)惠风: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用来。
(25)骋:使……宾士。
(26)极:穷尽。
(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ū)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
(34)暂:短暂,一时。
(35)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向:过去、以前。
(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喻:明白。
(4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斯文:这次 *** 的诗文。
《兰亭集序 / 兰亭序》赏析《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兰亭集序》.
文章首先记述了 *** 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著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著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兰亭集序 / 兰亭序》相关内容创作背景作者:佚名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
好了,关于“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